结节病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更趋理性 [复制链接]

1#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更趋理性


中国壮乡百色靖西县,被誉为“绣球之乡”,然而,如今已很难找出会用“堆绣”绣出栩栩如生立体画的绣手;在舞台上表演“四五人千*万马,六七步穿州越国”壮乡提线木偶戏的,只剩下了平均年龄50多岁的老人们;崇左宁明县,民族文化遗产花山岩画也遭受着风雨的剥蚀…… 幸运的是,2009年,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脆弱”引起了世人的警醒,对它们的保护与传承开始趋向理性:靖西县绣球协会称将尽快把“堆绣”手艺传给年轻人;靖西县民族局已开始建提线木偶戏培训基地;宁明花山岩画一期保护工程也已进入实体修复阶段…… 2009年12月30日,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论坛在南宁举办。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组书记罗扬在论坛上说,通过实施遗产抢救工程,中国一系列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得以保护和传承。 2009年12月8日,广西花山岩画实质性保护一期工程在宁明县启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究员蓝日勇介绍,位于花山岩壁上的岩画至今已有1800-2500年的历史,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壮族先民骆越人的巫术文化遗迹。 由于受到自然、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等影响,近一半面积的岩画本体出现脱落,一些岩画表层的颜料层褪色剥落。一期工程核心是对岩画所在的开裂岩体进行抢救性粘结加固保护。 工程请了来自上海、武汉等地的多名地质学、建筑学教授作为科研顾问,力求科学地复原受损岩画,并重新规划花山岩画的旅游价值。有专家提出,花山岩画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或申请“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其加以理性地利用。 在广西这片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从未间断。2009年10月,第11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期间,南宁市举行盛大巡游活动,耕作情景的“春牛舞”、壮乡迎亲场面的“壮族八音”、香火龙舞等进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文化项目纷纷亮相,集中展示了壮乡丰富多彩的民俗民趣,在被现代化浪潮占领的城市中央,呈现了一场质朴的本民族经典文化“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