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风一吹,不由裹紧身上的大衣,以免被寒流伤身。但若肺气虚的人,大衣便难挡寒邪侵袭。于是,轻者“啊请”一声赶紧和寒流打个招呼。热情点的,就展示出两道清鼻子夹道欢迎。
鼻子流涕,流的还是清涕,说明肺已经麻烦事上身了。这是由于涕分寒热二症。涕臭是表示受热,热症流出的鼻涕通于脑,这便是为啥有些人不仅流鼻涕还头痛的原因。涕清而不臭,是寒症,寒症引出的鼻涕来自于肺。
肺主宣发,外合皮毛,若肺气虚寒,卫表不固,则肌肤毛孔疏松,风寒乘虚而入,令肺气的宣发功能受到影响。
由于肺气通于鼻,故鼻窍的处境也好不到哪儿去,寒邪聚鼻窍,津液停聚,引起喷嚏、流清涕、鼻塞等。
来源于清代陈士铎所著《辨证录》卷三的“温肺止流丹”,主治肺气虚寒,鼻流不臭清涕,经年不愈。
组成:诃子3克甘草3克桔梗9克石首鱼脑骨15克(煅过存性,为细末)荆芥1.5克细辛1.5克人参1.5克
方中诃子,味苦性平而带酸涩,是能降能收的一味药物。在相表里的肺与大肠间发挥作用,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是治疗肺气虚的良药。
甘草清热解*,桔梗宣肺利咽,若以甘草为桔梗量的一半,能宣肺止咳,祛痰排脓。而若以桔梗量是甘草的一半,则宣肺利咽,清热解*。此处用量,甘草是桔梗的三分之一,倾向于宣肺清热。
荆芥味平,性温,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能镇痰、祛风、凉血。治流行感冒,头疼寒热发汗,呕吐。
细辛,温,有小*。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桔梗、荆芥和细辛均味香,香药通常能疏散风邪,尤其细辛气味浓郁而味烈,疏散之力更大。与风挟寒之症极相合,既能驱逐寒气,又能使上下之风邪得到无微不入,无处不到的疏散,消除。
补五脏气的人参,则是助上药以固人体之本。若均是疏散之药而不用补药,则肺气易损,令肺愈寒。
石首鱼脑骨↑↑虽是方中用量最大的药材,却是个佐药。它又名鱼脑石,为石首鱼科动物大*鱼的头骨中的耳石。不过鱼脑石性寒,是乎该用其治内热的鼻病,为啥这里却用来治寒症的鼻病呢?
这与鱼脑石甘能补益,咸味利窍养窍有关,是个寒热二症通吃的耳石,是不是很奇妙!
要知道,本方其它药材,全是入肺经之药,加之药性温和,能暖肺,让风寒之邪在肺内呆不下去,病症自然得解。
仅止于此,陈士铎名医是嫌药力不稳的,鱼脑石的功效,便是锦上添花,再添助力,将上药煎好,去滓,入石首鱼脑骨末,再煎1-2沸服。可预防并截掉寒气化热这个鼻病通于脑的路径,既使脑气不下陷,引出更多问题,又能使肺气得宣,鼻窍得养。到此时,方子见效快速,一剂可以止鼻涕流。
提醒提醒:唐代一两约今31克。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文中提到的方药,宜根据情况辨证加减,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