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肺结节随访只能做胸部CT医生你错了抗炎
TUhjnbcbe - 2024/10/29 15:27:00

“阳康”后CT室每天都是爆满,特别是一些阳康后依然咳嗽担心自己是不是“白肺”的患者,一来就诊基本都是要求CT看一下,结果当看到CT影像报告上赫然出现的“磨玻璃阴影”“肺结节可能?”等字样时,让很多患者从CT室急转胸外科。

因为在他们看来肺部出现结节就可能与癌症挂钩,而“谈癌色变”每个人均如此,无论医者如何解释,都无法在短时间内打消他们内心的疑虑。

就如科室一个月前接诊的一位患者,45岁的刘先生,当时因为发烧感冒被分到发热门诊,因为当时还在新型冠状肺炎的流行期,急诊大夫为刘先生开了常规血象检查及胸部CT,结果显示其仅为普通感冒,但肺部却发现7mm的实性结节,除按时服用感冒药之外,大夫建议其转胸外科。

回家后,刘先生在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实性肺结节发展为癌症的分享,每天都十分惶恐,深怕上有老下有小的他真的哪天就这么走了,既想就医查个清楚,又怕真的确诊癌症,再三思索后他将病情告诉了爱人,在爱人的陪同鼓励下刘先生才来就医。

一进诊室刘先生在说明来意之后,就开始询问大夫“医生我是不是得癌了”“医生这个手术的话还能切除吗”……在询问了患者既往病史等基础问题后,通过刘先生的CT可以看出,其肺部结节较为分散,呈炎症样;周围斑点明显也符合炎症表现,因此,医生认为刘先生这个肺部实性结节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炎症性表现,可以先通过抗炎治疗来观察,给予莫西沙星抗炎治疗,半个月后再进行复查CT检查结节形态的变化。

这个结果比较出乎刘先生的意料,因为没做任何别的检查,他的心中其实是对医生的治疗方式存疑的,不做进一步的检查万一是癌怎么办?毕竟按他这个结节大小网上都是说建议直接切除的,但其爱人认为既然来看病就要相信医生的判断,毕竟医生才是专业的。

半个月后刘先生再来复查,与原来的CT结果对比,这次的结果结节明显变淡,还可看到磨玻璃影,但医生告诉他从形态来看这些只是一个吸收的过程,不用太担心,也由此判断刘先生的实性结节并非癌。

每天诊室接诊的患者中像刘先生这样的很多,其实一部分肺结节确实与癌的早期反应有关,但并不是所有的结节最终都会发展成癌症。

而且之所以现在这类结节的病例很多,主要还是由于影像学的进步所致,一般来说良性指征明显的结节是不需要过分处理的,做好随访就可以。

而在随访中不止可以通过复查CT来判断,针对一些情况还可以通过抗炎复查来判断,这样就可以使一些良性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手术。那什么样的患者应该进行手术,而什么样的患者可以通过抗炎复查来判断呢?我们今天就针对盲区比较多的肺结节及其随访来展开说说。

一、肺结节是什么?

首先,CT影像中所标注的“阴影”并不一定都是结节,肺结节在医学上的定义为直径小于等于三厘米的,边界清晰、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增高的亚实性或实性的软组织病灶,而且患者并未伴有胸腔积液、肺门肿大等情况。

因此像“单纯线样阴影、纸片样阴影”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结节,也无需随访。

其次,该类结节在临床上又根据其形态大小可分为微小结节(≤5mm)、小结节(5mm~10mm)以及大结节(10mm~30mm),而大于30mm的病灶则被称为肿物。医学研究发现,结节的大小直径与其最终发展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关系,一般来讲体积越大的结节越具有恶性的可能性。

数据显示在直径大于两厘米的患者中约有百分之四十的为恶性病灶,而当直径大于3厘米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为恶性病灶。但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研究显示约有97%以上的肺结节是肺炎、肺结核或是肺部良性肿瘤等,极少数会发生恶变。

在CT中又根据其形态性质分为非实性和实性两类结节,其中非实性的结节又分为纯磨玻璃样结节(pGGN)和混杂性磨玻璃样结节(mGGN)。

实性的结节很好理解,就是具有实性软组织的病灶,一般这样的结节在CT中多为表面光滑、圆形或椭圆形的白色高密度影子,此类结节多数为良性病变,恶变的可能性极低。

纯磨玻璃样结节就是在CT影像观察中可以看到患者肺部有如磨砂玻璃一样,随阴影密度增高但又不至于遮挡住肺部影像的状态,此类结节同样良性的比例较高;而混杂性磨玻璃样结节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CT影像中既有实性组织又参杂着阴影纹理,这类结节恶变率可达到60%以上,有些有可能会向周围组织侵润,也是最值得警惕的结节类别。

在病理表现中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的结节更具有癌变的倾向:

①直径大多<5mm且形态规则的纯磨玻璃样结节极易发展成为非典型腺瘤性增生;

②直径>5mm,密度比非典型腺瘤性增生更高的纯磨玻璃样结节,少部分呈现混杂性磨玻璃样结节极易发展成原位癌;

③直径>10mm多以磨玻璃阴影为主的混杂性磨玻璃样结节,且其中央实性成分<5mm的极易发展成微浸润腺癌。

此外,混杂性磨玻璃样结节还极易发展成为浸润癌。

二、肺结节随访:CT与抗炎治疗

至此,很多人可能会和上文中刘先生想的一样,既然肺结节具有癌病的风险,那直接切除不就永诀后患了吗?其实并非如此,临床上对于肺结节的治疗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评估,某些结节也是存在可以消失的可能性的。因此在确诊肺结节的情况下,医院的胸外科进行系统的检查,由医生来确定接下来的诊疗方案。

对于一般性的微小结节医生一般会结合患者的高危因素(如是否有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年龄>60岁等)来判断是否需要随访,若存在高危因素一般建议一年后随访。

而对于一般性的小结节医生一般结合结节大小、形态、有无毛刺、有无胸膜牵拉、有无空泡征、血管征等来综合判断结节的良恶程度,并结合患者是否具有高危因素等来判断具体随访时间,一般可分为3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十二个月,然后再通过几次复查CT对比来进行肺结节的状态判断。

对于一般的大结节则建议多学科会诊来判断结节的具体性质。在随访的过程中良性结节一般形态比较稳定,不会出现明显的变化,甚至有些结节通过正确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干预还能缩小;而恶性结节往往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形态等变化,原则上一旦确诊恶性建议尽快会诊制定切除方案,理论上越早治疗治愈的几率越高。

除以上两种比较好从CT影像中辨别的情况之外,在实际临床上还有一些仅从外观形态并不容易辨别其良恶性的肺部影像,比如一些呈现感染征的恶性结节,以及一些很像早期癌变的炎性结节。像这类复杂结节如果单从CT影像的随访很难做出判断,如果贸然手术有可能过度治疗,但定期随访又可能发现不及时延误病情。

针对这种情况,临床上会对患者先进行7-14天的抗生素的抗炎治疗,然后再观察患者随访CT中结节形态是否会出现变化。一般由于炎症引起的良性结节会在抗炎治疗后一部分或是全部消散吸收,而恶性的结节并不受抗炎药物的影响。

目前对于首次从CT影像中发现有肺结节的患者均建议先进行抗炎治疗后再进行随访。如果是一些肺部陈旧性结节,如在CT中表现出高密度、已经钙化的这类结节则不需要进行首选抗炎治疗,同时也不用手术干预,因此此类结节就如同面部皱纹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不需做任何处理。

此外,无论是医生建议的回家先调整饮食、生活习惯等观察一段时间,还是先进行抗炎观察等方式进行随访,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不用太过于焦虑,担心会不会在此期间结节增大延误病情等。

我们要知道肿瘤也是具有一定的生长特性的,数据显示实性结节的倍增时间大约为半年,而半实性的结节倍增时间约为一年以上,磨玻璃结节的倍增时间更长,可长达两年以上,因此随访对于疾病整体预后并没有任何影响,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只要按照医嘱定期随访就可以。

同时关于肺结节的随访建议从一而终,在无特殊情况下切勿随意更换就诊地点,医院并利于疾病的救治。而且大家面对肺结节也不要抱以“有色眼镜”,上文有提及此类结节的恶性率不足3%,因此大家切勿因“谈癌色变”的焦虑而过度治疗。

三、该如何预防肺结节的发生?

如何才能有效预防肺结节的发生,相信很多人都希望了解:

首选肯定就是尽量避免高危因素,例如远离可造成肺部感染的有害环境(如一手烟、二手烟、厨房油烟、工业废气等的暴露)及职业(如煤炭、石油、辐射、粉尘等);

其次是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也很关键,例如吸烟二十年以上且年龄大于四十岁的老烟民、有相关癌症及肺部疾病家族史的群体、有高危环境暴露史的群体等;

最后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参加户外活动等。

综上所述,肺结节在近年来出现的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与现代诊疗设备的先进度提升有很大关系。体检中所出现的“单纯线样阴影、纸片样阴影”等字样并不需要特殊治疗,大家不用因“谈癌色变”而过度焦虑,像案例中刘先生一样看到CT中肺结节字样就寝食难安。

其并非什么不治之症,临床上多数肺结节都是良性的,只要发现初期做好随访,多数是可以自行吸收的。在随访的过程中除了常规的CT影像学观察之外,医生还会针对一些首次发现的肺结节进行抗炎治疗,即通过周期性抗生素消炎治疗来观察结节变化状态,以此来判断结节是否具有恶变可能性,避免了“一刀切”的过度治疗方式,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遵从医嘱,定期随访很关键。

参考文献:

[1]许实成."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诊断和处理."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34.2():5.

[2]谢汝明."别慌!肺部小结节≠肺癌."().

[3]钱倩等."CT在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系统评价."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32.1():6.

[4]庞志豪."肺结节病的治疗进展综述."大家健康(中旬版).():-.

[5]王群."肺部小结节的外科治疗经验."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csco学术年会.

1
查看完整版本: 肺结节随访只能做胸部CT医生你错了抗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