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体检是“不查不放心,查了更担心”。
最近,很多单位组织了职工体检。有职工查出肺部有结节,个个担心自己肺部的结节是不是肺癌?或者发展下去会不会变成肺癌?
看着充斥着各种箭头的体检报告,想想平时熬过的夜,点过的外卖以及终日烦躁抑郁的情绪,顿时心生恐慌。近年来,肺部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原因在于过去肺部体检主要是拍摄X线片,但X线片对于直径小于1cm的结节有时难以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单位改做低剂量胸部CT扫描,连直径2mm的结节都能发现,所以检出率就高了。
结节是指有病灶存在,不是指病灶性质。首先需要了解的概念是结节是指有病灶存在,不是指病灶性质。肺内结节是肺内发生的圆形或类圆形的异常病变组织,可能是瘢痕、炎症、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由于结节比正常充气肺泡密度高,故在X线照射下,呈现阴影。通常,肺内直径小于3cm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称为结节,直径小于1cm的称为小结节。肺内结节或小结节分为良性、恶性两种。常见的肺内结节或小结节包括球形肺炎、结核球、错构瘤良性、纤维增生等,癌前病变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病变则有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
据文献报道,在所有的肺内孤立结节病灶中,恶性肿瘤远少于良性病变。就年龄而言,年龄越大恶性肿瘤概率越高。用胸片对大样本人群普查,肺内孤立结节为恶性肿瘤的可能性仅占3%~6%,一般人群,一年一次的体检是很有必要的,对高危人群来说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年龄50岁以上并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的属于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
当看到体检报告上“发现肺部结节阴影,肿瘤不能除外,建议随访”的字样,估计没有谁不为之恐惧。很多患者都很着急,总想着能立即确定良恶性,甚至想干脆一刀切掉。
在医生看来,这种担心是过度了。医生忠告,如果体检中发现肺部结节或小结节,不要过度惊慌,但也不要太过忽视,应及时就医。医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应用其他检查手段,进一步明确诊断。
近日,医院举办了肺癌多学科患教活动,在讲座现场,专家提醒,对于越发常见的肺小结节,患者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要过分紧张,对医生建议随访的肺小结节,需要抱有平常心。
“在我们科室,很多肺小结节患者是只有六七毫米的结节,就着急去做PET-CT,费用高,接受的辐射也大,在医生看来其实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医院胸外科主任陈亮教授表示。
陈亮教授告诉记者,根据指南,8毫米以下的肺小结节是不符合手术切除的指征的。结节很小,医生建议随访的,完全可以再等一等。医学在进步,几年之后也许就有比手术切除更好的办法。
即使是医生判断需要做手术、甚至是确诊为癌症的患者,也需要尽量放宽心。“这个阶段发现的肿瘤其实是很早期的,规范治疗五年生存率很高,完全有可能长期生存。”陈亮主任表示,另外现在手术也比之前的要微创很多,“以前切小结节要切掉整个肺叶,现在可以更精准实现肺段的切除了,对身体的伤害更小了。”“现在肺癌的靶向治疗的靶点在增加,免疫治疗也应用到了临床上。”医院肿瘤科郭人花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免疫治疗给原本治疗手段有限的晚期肺癌患者新的希望,大大提高了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她治疗的患者中,有原本状态很差,预估只有两三个月寿命的患者,在使用免疫治疗后,目前已经生存两年多的,状态还不错。
郭人花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癌细胞很聪明,它们会向身体内的免疫细胞发送各种信号,或者伪装成“好人”,使得免疫细胞“高抬贵手”,这在科学上叫做“免疫逃逸”。而免疫疗法,则是针对免疫逃逸的机制,改变免疫细胞“吃瓜群众”的状态,让免疫细胞开始重新杀伤癌细胞。并且与放化疗必须药物、射线作用在身体的当下才能起作用,而被纠正的免疫细胞会形成“记忆”,在疗程结束停药之后,对肿瘤的杀伤还会持续下去。
郭人花主任医师提醒,伴随着肺癌免疫治疗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越来越多免疫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公布,肺癌可以逐渐成为一种慢性病,病友们有希望能够活得越来越久,越来越好。
(内容综合新华网、人民网、扬子晚报)